摘要:武隆县综合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千年乌江文化传承中心、泛 仙女山 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镇,从这几个发展定位中不难发现,武隆县土坎镇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 凭借着这一系列发展优势,近年来,土坎...
一幅乌江之畔 武隆仙女山之麓的美丽画卷
武隆县综合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千年乌江文化传承中心、泛仙女山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镇,从这几个发展定位中不难发现,武隆县土坎镇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
凭借着这一系列发展优势,近年来,土坎镇的经济社会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围绕武隆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的战略部署,该镇紧扣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区、现代物流核心区和县城功能拓展区”的发展思路,在综合经济实力、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发展。
如今的土坎镇人口集聚能力、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不仅成为了武隆县城的城市副中心,今年更是跻身全国重点镇序列。乌江之畔、仙女山之麓,一个美丽小镇正焕发勃勃生机。
一、人文、自然、区位优势突显
土坎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400年的唐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最早设县址于现土坎镇造纸厂南100米处,有史可考。悠远的历史长河为土坎沉淀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成就了今天土坎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根基。
“乌江号子”就是历史留给土坎的一笔巨大财富,以其为代表的土坎乌江文化在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中得到淋漓展现。除此之外,土坎的祈雨文化、纸文化、盐文化都是经过岁月涤荡的人文瑰宝。千年的历史底蕴为土坎的发展增添了几分底气。
为土坎增添底气的不仅是厚重历史,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土坎镇从乌江到仙女山,海拔跨度1700米,立体气候明显,为发展高山蔬菜、高山水果、高山经济作物,提供了气候条件。低海拔地区气候利于发展早熟蔬菜、优质水果等,高海拔地区气候利于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优质干果等。
因立体气候的存在,土坎境内农产品具有生长周期长、成本低、无公害、品质优、效益好、天然的特点,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此外,土坎镇境内自然景观独特,融山、水、洞、泉、林、峡于一体,集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具有风格各异,互补性强的显著特征。
土坎镇关滩村的乌江关滩,古为乌江险滩之一,河中乱石横陈,江水吼声如雷,似千军万马过关。河中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重庆知府陈邦器题写的“澎湃飞雷”四个大字,至今仍保留完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千年土坎俨然成为了一个现代城镇。武丰公路、渝怀铁路、乌江黄金水线穿城而过,距县城仅8公里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武隆县的综合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此外,土坎镇还背靠著名的仙女山风景区,其中2个村在仙女山主要旅游核心区范围内,处于武隆大仙女山旅游景区的南北游览线路的重要节点。
二、道路、功能、配套日臻完善
“打造武隆县综合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交通网络建设要先行。”土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已建成四级以上公路80公里,即将通车的土坎乌江大桥连接319国道和仙女山旅游环线,全镇已实现村村全部通四级以上公路。
为方便居民出行,土坎镇还建起了1个客运站、开通了2条公交线路。目前,占地0.5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和1万平方米的货场正在筹建。同时,依托乌江的航运优势,该镇还修建了1个水运码头。
道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土坎镇的城镇功能、基础配套也在日益提升。“打造武隆县的城市副中心,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城镇功能和基础配套。目前土坎镇已经具备了适量人口和部分产业的承接能力。”市城乡建委相关专家对土坎镇的城镇建设给予了肯定。
为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土坎镇铺设用水管道90公里,其中主干网35公里、支网55公里,供水设施通向5个村1个社区,供水管网总长达到130公里。该镇现有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能力达到0.4万立方米,可满足近万名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达到85%,场镇人口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水量、水质、水压充分满足了全镇生产、生活、市政、消防用水要求。
生态环境是武隆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坎也不例外。为进一步保护环境,土坎镇建成了3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0.35万立方米。该镇还修建了与之相配套的32.5公里污水管网,其中主干网13.9公里,支网18.6公里;同时建成排水管32公里,排水沟渠15公里。目前场镇的生活污水主要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排水系统建成并运行正常。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采取生活污水接入沼气池和接入污水处理厂两种处理方式。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土坎镇将农民集中居住点和各院落的垃圾统一收集到8个垃圾收集点,再转运至镇垃圾中转站,由镇里的垃圾清运车运送到武隆县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日运输量1.5吨。
三、乡村、旅游、农业共同发力
走进土坎镇紫沨泉庄,如同进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通过对当地丰富水资源的合理运用,建设者将山、水、人文、庄园有机交融,别致的建筑景观、精心的空间布局给人强烈的院落感和自由感。
这里不是旅游景区,而是土坎镇打造的新农村聚居点。土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紫沨泉庄建成前原是一片贫瘠的梯田,虽依山傍水,但是基本上处于荒废状态。土坎镇为优化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渠道筹资约600万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群众筹资700万元新建房屋,最终建成了现在的紫沨泉庄。
紫沨泉庄不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同样完备。目前紫沨泉庄已完成3条470米的景观排洪排水渠打造;修建了一条长420米,宽7米的沥青公路;新修一口300立方米人饮池,安装1800米人饮管网和3000米污水管网;栽植桂花、香樟、广玉兰等大树142棵,栽地被、红叶碧桃等绿化4000平方米院坝和人行路;新增一台50千伏安变电压,地埋电缆安装路灯、庭院灯48盏;安装垃圾箱24个;院坝和人行路硬化、安装透水砖和青石板5000平米,安装路沿石1000米,确保了整个居民点“六通七有”。
据了解,紫沨泉庄工程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共建成24栋楼房,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60平方米。总搬迁高山异地D级危房农户安置96户,297人入住,其中贫困户12户49人。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看了本文章的96%游客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