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97616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山东旅游景点 >> 碧霞祠

碧霞祠,碧霞祠在哪里,碧霞祠在哪个省

    就去旅游网  最近更新:2023-10-21 10:38  浏览次数:

碧霞祠在哪里?碧霞祠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碧霞祠在哪个省?

碧霞祠旅游,碧霞祠在哪里,怎么走?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初建于北宋年间。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

碧霞祠简介

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

泰山碧霞祠
泰山碧霞祠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载,唐代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东封泰山时雕玉女像,凿龛供于玉女池旁。至宋元 年间始建玉女祠,金改称昭真观,明洪武年间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年间拓建重修,正殿施铜瓦,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铜亭(当时称金阙,现存岱庙)。清代顺治年间神门上增葺歌舞楼及石阁,乾隆年间建御碑亭及钟鼓楼,同 治年间建香亭。其中在康熙年间因水冲庙毁而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重修。 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泰山碧霞祠
泰山碧霞祠

 
南大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廊下东、西山墙上筑神台,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
正殿,上覆盖瓦、鸱吻、檐铃,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大殿5间,面阔24.7米,进深15.1米,通高13.7米,四柱七架梁,重梁起架,十一檩前后廊式,九脊歇山顶,四角施角柱。正间宽5米,次间宽4.4米,稍间宽3.45米,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杪双下昂六踩,斗拱上承托桃尖梁头,平身科各间数量不同,正间6柁,次间5柁,稍间4柁,均单杪双下昂五踩。斗拱上承托蚂蚱头, 角科单翘重昂七踩,转角斗拱上承托宝瓶,檐下及后檐下亦施斗拱,形式与前面相同。屋面的筒瓦、大脊螭吻、垂脊、垂兽等构件皆铜铸。大脊上饰双凤缠枝花纹,戗脊有6个兽和1个仙人,檐上瓦钉处饰立体走龙,均为铜铸。歇山与山墙的交角处饰人物图案,每面9个。
 
殿内槽柱上施四柁隔架斗拱。柱上施井字形天花板,正间内斗拱相围呈八角形藻井,中间高浮雕盘龙戏珠。正间和西次间均设石雕仰覆莲纹须弥座神台:正间神台装木构雕花神龛,祀元君铜像,两侧为眼光、送生两神铜像;东次间神台供眼光奶奶及二侍女铜像,西次间神台供送子娘娘和二侍女铜像。正殿内悬康熙帝巨匾“福绥海宇”。
 
祠以照壁、火池、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左右分列东西神门、 钟鼓楼、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 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
 
照壁和火池均在南神门外,照壁下部石砌,上部砌作五脊墙顶,北面镶石板4 块,大书“万代瞻仰”。壁高3.45米,宽5.22米,厚0.65米。火池一间在照壁北, 又名金藏库,砖石建造,面阔5.3米,进深5.3米,通高5.7米,无梁檩横砖发券, 筒瓦五脊歇山顶。面北开一门,东西山墙各开一窗,是香客焚烧币帛及香纸的地方。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东有东神门,西有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在火池北,石砌方形,顶部条石平铺。门宽2.7米,进深5.26米,高2.73米,东西各有小房一间,门相对。门有歌舞楼3间,面阔9.79米,进深4.95米, 通高4.9米,两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东西山顶各开一拱形门,北面无壁。檐檩垫板等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西神门与天街相连,东神门与通玉皇顶的盘道相接,两门形式相同,均石砌拱 形门洞,高3.4米,宽3.25米,进深5.4米。上筑阁楼各3间,面阔8.8米,进深3.5 米,通高4.9米,二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三神门间各有北向小房,顶部铺条石,将东西阁楼和歌舞楼连在一起,有石阶相通。
钟鼓楼位于大山门前东西阁楼北,面阔、进深均5.4米,通高7.38米,方形重 檐五脊歇山顶,灰色筒瓦,楼身施四通柱,上下层间施四楞木铺钉木板。上屋施角梁、扶角梁、金枋等起架。金枋上横置一圆梁悬挂兽钮莲口铜钟。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大山门,5间,面阔19.8米,进深11.2米,通高12.15米,五柱九檩七架梁,中 柱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九脊歇山顶,筒瓦板瓦、大脊垂脊、勾头、滴水、螭吻、走兽等均铁铸。
 
正次间中柱下装3门,稍间檐下砌墙开圆拱窗,内置青龙、白虎、文曲、武曲星君4铜像。檐下施斗拱,柱头科为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平身科每间4柁,也为单 杪双下昂七踩斗拱。斗拱檐檩普柏枋、阑额、垫板、由额及雀替施墨线大点金彩绘。
 
东西御碑亭,位于大山门后两侧,方形,面阔进深均6.2米,通高7.9米,施四通柱,九脊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盖顶。檐下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头。下层四 周砌墙。两碑亭均开一南向门及向院内的门。斗拱檩枋上施墨线大点金彩绘。亭内置乾隆登岱诗汉白玉碑。
 
东西配殿各3间,面阔13米,进深7.7米,通高8.4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 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承托抱头梁(蚂蚱头状),平身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托六分头,檩枋斗拱上饰墨线大点金彩绘。东配殿供眼光奶奶和二侍童铜像,西配殿供送生娘娘及二侍童铜像。瓦面的板瓦、筒瓦、大脊、螭吻、勾头、滴水、走兽等皆铁铸。
 
院中为香亭,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香亭,在正殿前院中,方形,面阔进深均5.8米,通高8.3米。亭身四通柱,周 列角柱和辅角柱,共12根,形成下层环廊。柱上施斗拱、柱头科一斗二升交麻叶头,平身科每面8个,一斗二升蚂蚱头。上层柱头科斗拱单昂一斗二升三踩,平身科每 面6个,影作一斗三升。黄琉璃瓦九脊重檐歇山顶。亭内设神龛,供碧霞元君铜像。
 
院东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内有乾隆登岱诗碑。
祠东为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驻跸亭。碧霞祠今有道士、道姑30余人。
院南为宝藏岭,上有巨石类狮,俗称狮子峰
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受到了建筑学界的高度称赞,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的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碧霞祠院内的东、西两个碑亭中分别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六年(公元1774年)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来泰山时所立的御碑。
其中东碑亭中为“重修泰山神庙碑”,铭文为乾隆亲制,形制雄伟,惜铭文下部被游人磨毁,已不可读,惟碑阴两首乾隆御笔诗仍保存完好,诗为:
     登泰山恭依皇祖诗韵二首
              其一
    丹梯纡陟穿云脚,翠观平临待日头。
    地迥顿教尘虑净,瞰空惟觉幻身浮。
    果然万古宗天下,讵独千秋镇兖州。
    大慰平生敬仰志,可无警句半岩留。
   大意是:
  登山盘道盘桓着穿过云旁,在玉皇庙向东方平视等待出日头。极顶之高顿让世间的烦恼尽消,远望高空只觉在虚幻中漂浮。泰山果然千万年来尊崇于天下,又岂仅仅只是镇山属于兖州。登上泰山大慰我平生所愿,怎可没有警策之句在岩石上永留。
 
           其二
  天齐才让天居上,进步竿寻百尺头。
  众皱峰如能变化,太空云舆作沉浮。
  岂缘乘兴凌千仞,敬识凭高御九州。
  继述何能蘉敢不,乾坤亭里久延留。
 
  大意是:
  泰山有意让天居于自己之上,为的是还有余地再进百尺竿头。主峰周围起伏的群山如能变化,就会像天上云一样上下沉浮。我非乘一时之兴登上顶峰,而是为了记载我做皇帝治理九州。继承前代帝王的教诲,我在康熙帝题额的乾坤亭里久久停留。
 
 
  西碑亭内的碑上也刻着乾隆的两首诗,这两首诗也用着他爷爷康熙皇帝玄烨登泰山时所作诗的韵脚。乾隆确是玩文字高手,无论诗好不好,形式是上把七律写得十分工整了。这种“头、浮、州、留……”的韵脚在古韵谱里应属于“险韵”,很不容易写的。而乾隆却一发而不可收,除了这里,岱庙里还有,山上山下,似乎不下十多首,若不是他才气大,或者有秉笔太监帮忙,那真难为他了。这两首诗是乾隆南巡回京路过泰安驻跸灵岩时所作:
 
 登泰山恭依皇祖诗韵二首
              其一
  春月南巡程限迫,题诗兴寄碧峰头。
  设如亮度皆空过,终觉一心太率浮。
  谒圣才辞曲阜县,登山遂至泰安州。
  乾坤普照天襟廓,景仰奎章万古留。
 
  大意是:
  今春南巡的时间很紧张,只是乘兴题诗寄往泰山头。如果两次路过泰山而不登,心中总会觉得有些轻浮。
  刚拜谒了孔夫子离开曲阜县,登灵岩山又到泰安州。神佛的胸襟广阔光耀大地,仰慕皇祖笔迹万古传留。
 
         其二
   瞬息十春岩电影,年来忧乐忆从头。
   谁能石上三生认,且看烟中九点浮。
   幻矣仙踪谢蓬海,悯哉民瘼指徐州。
   云巢若问前巡事,泪洒空庭不忍留。
 
   大意是:
  十年所见的景象转瞬就消失了,回忆几年来的忧乐还得再从头。谁能三生辨认自己刻在石上的诗句,即使齐鲁也不过如烟悬浮。变幻莫测啊仙人离开了蓬莱,悲悯人间疾苦啊水灾逼近了徐州。泰山行宫若问前次登山事,也只好泪洒空庭不忍再在泰山停留。
 
  碧霞祠南神门外有高大照屏,上刻“万代瞻仰”4字,字大皆一米有余,表达了古人对元君的敬崇。

碧霞祠历史沿革

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是泰山顶上最有特色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它是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红门宫为中庙,灵应宫为下庙),为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元年(1 008年)? 十月登泰山祭天后的第二年所修建。《岱史》说:“宋建昭真祠,金称昭真观,明洪武中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间拓建,额曰碧霞灵佑宫”。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清始称碧霞祠。

碧霞祠分前后两院,后院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翼角,高十四点二五米,长二十四点七五米,宽十三点八米,殿顶由三百六十垅铜瓦组成,以“象周天之数”(《新刻泰山小史》)。鸱吻、檐脊动物、檐角铃等均为铜铸,檐头铜瓦上又各覆一条铜铸小龙,姿态相同,看起来大有群刊队腾空欲飞之势。殿内祀碧霞元君,原为玉制,明万历年间改为鎏金铜像,凤冠霞帔,面目端庄,神态安详。

碧霞元君,是道教所尊奉的女神,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关于真宗在建“昭真祠”前祀玉女碧霞元君的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有如此的记载:“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石像,泉源素壅而浊。宋真宗东封,先营顿置,泉湍涌上徙升山,其流自广,清沏可鉴,味甚甘美。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像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观,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上为作记。”宋真宗东封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当时真宗见玉女池畔石像颇摧折,命刘承珪易玉石,遣使砻石为龛祀之,是一种临时措施。第二年正式修建了“昭真祠”,将玉石神像移祀新祠,完全合乎情理,与“祠祀碧霞元君,原为玉制”说法完全吻合。道教谓“元君乃应九炁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家人间善恶”(《续道藏》第1061册《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殿内高悬“福绥海宇”匾额,为雍正御书;门外额曰“赞化东皇”,为乾隆御书。左右配殿祀眼光、送生娘娘,像为铜铸,殿瓦为铁冶。中是重檐香亭,内祀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的俗称),亭额曰:“金光普照”,神像及摆设均为铜质。

据《泰山道里记》说:“香亭”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建金阙处”。亭前左右现有明代方从哲撰《金阙记》铜碑及天启赐“灵佑宫铜碑”。“金阙”(称“金殿”)长约五米,宽约四米,高约五米,重檐八角,工艺精巧,是国内罕见的名贵文物,明末移于山下灵应宫,一九七二年移置岱庙。明肖协中咏《金殿》诗曰:“玉女自清虚,安用重耗费”句,并称:“建制金殿时中官董事,制仿武当,突兀凌霄,辉煌映日”。祠的东配殿,原有秦“泰山刻石”,据史料称:秦“泰山刻石”为秦始皇和秦二世纪功德的刻石,小篆体,秦丞相李斯书。原文二百二十二字,立泰山顶玉女池畔,至明还余二十九字,后移碧霞祠东庑。清乾隆五年,祠遭灾碑失,嘉庆二十年,浚玉女池,复得残石,仅余十字,、后移山下,现存岱庙东御座,只有九个半字了,为国家珍贵文物。宋代的欧阳修、董迪均为之写过“跋”,予以高度评价。

香亭前设有金属制“灵官神龛”,神像为铜铸。左右有“御碑亭”各一。碧霞祠于乾隆五年(1740年)六月二十四日遭火灾,乾隆命内务府员外郎江都重建。三十五年命内务府大臣刘浩重建,皆有御制碑文纪其事。三十六年五月五日夜,泰山水,盘路圮,知府夏玢重修,凡二十四桥皆恢拓之。有戊辰御制《登泰山》诗二首,刻东亭碑阴(《泰山道里记》),惜亭门加锁,未便进去一读。

院前自西向东陈列:明嘉靖九年(1530年)铸的“千斤鼎”一座和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铜铸的“万岁楼”一座。“万岁楼”上面铸有“皇帝万岁,万万岁”字样,故名。都是用以焚香帛的。

再南为山门,瓦铁冶。两旁各有铁铸门神二尊,前为“青龙”、“白虎”,后为赵公明、刘挺,一个个威风凛凛,气势逼人。山门外,平台前,东西各立一碑均刻有道光年间重修碧霞祠记,西碑刻道光五年重修岱顶碧霞祠记曰:“皇朝尤为神所福祐,往者都中旱,天子使定王(定亲王)来祷,仪卫未旋,甘澍降于京师。”由此可见清帝道光对碧霞元君的崇信之情。又据《岱史》李益登岱诗说:“一自祥符裡祀后,太平顶上最崔嵬”。明代王锡爵的《东岳碧霞宫碑》(已毁)铭文中说:“自碧霞兴,而世世香火东岳者,咸亦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则数千里,每岁辦香岳顶数十万众。”《泰山道里记》说:“四方男女不远千里进香报赛,皆先有事于元君,而后及他庙。”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白宋兴建碧霞元君祠以后,岱顶香火之盛了。《盐铁论》说:“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盖南神门上于清初顺治十八年,由泰安知州曲斌增建的歌舞楼是有所本的。由于进香者众,明代始在祠东设香税公署征收香税,清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奉旨永禁(见《泰山道里记》)。可见明代赋税繁重官吏苛索之一斑。平台东有鼓楼,西有钟楼。稍南,东、西各有拱券石筑神门一,上面各筑石阁。东西神门为登攀玉皇顶、日观峰,瞻鲁台必经之路。前面说的南神门,门左右各一室,是祠的南大门,旧额“金阙”。门南有45度坡石筑的四十二级台阶,走下台阶,回首望祠宇,瓦级若浮空,异常巍峨壮观。向南为焚帛亭,亭南照屏刻有康熙书“万代瞻仰”四个大字。1956年整修时,又在崖下新建了平台和安全坝,以供游人登临远眺,欣赏雾峰云岭。

史载:“东石阁外为驻跸亭,即康熙中更衣亭。乾隆十二年拓建。清姚鼐《登泰山记》说:“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即现在祠的东院宿舍区。 碧霞祠殿宇雄伟壮丽,尤以铜、铁铸件精巧而著称。每当岱顶飞云雾,殿宇檐角隐又露时,碧霞祠就宛若“天上宫阙”。正如诗人所颂:“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

更多湖南旅游国内旅游长沙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长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网!请继续关注与支持(97616旅游网http://www.97616.net/

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2125.html

碧霞祠在哪里?碧霞祠属于哪个省?碧霞祠在哪个省?

上一篇:泰山十八盘
下一篇:泰山南天门

相关碧霞祠,碧霞祠在哪里,碧霞祠属于哪个省?碧霞祠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