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五星级旅行社品牌,品质旅游的倡导者
湖南宝中国际旅行社芙蓉区汇一城营业部

敦煌旅游景点介绍_敦煌旅游必去景点

www.97616.net   就去旅游网  更新:2023-04-21 18:04  人气:301

摘要: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

敦煌旅游景点介绍_敦煌旅游必去景点

敦煌甘肃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荒原,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才辈出。

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覆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敦煌,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至今仍流光溢彩。“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通体洁白如玉”玉门关,“大漠地质博物馆”雅丹地质公园等,无不向世人展示着敦煌的广漠风情和神秘气息。

敦煌故城

敦煌旅游景点介绍

敦煌故城

敦煌古城为汉敦煌郡治,位于党河中下游绿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设沙州卫,其城址一脉相沿,未曾他迁。据西北师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员考证推测,可能是赵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前11年),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外围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

敦煌古城现仅存南、北、西三面断续残垣。东面已被水冲坍陷无余,在党河西岸河床上可找到部分基址。据残垣遗迹推测,故城范围南北长1132米,东西宽718米。就地取土,层层夯筑,夯层厚12厘米,垣基宽6-8米,残高4米许。四角筑高大的角墩,今仍存高16米许,高出城墙一倍,下部夯筑,上部多土坯垒砌。西墙正中残留门洞一座,当属西域无疑。该城为汉代故城,经西凉、唐代两次加固维修。城内西北一隅今被用作油库,其余均辟为农田,地表无遗物可觅。

“仿宋沙洲城”、“敦煌电影城”,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由日方出资,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敦煌古城位于大漠戈壁上,融千年西域民俗于一体,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北宋时期的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点缀以不同地域的过街楼、佛庙、当铺、货栈、丝绸店、酒肆、饭馆、住宅等,作为拍摄用道具,互为背景,相辅相成。除《敦煌》一片外,先后在这里拍摄过《封神演义》、《怒剑啸狂沙》、《新龙门客栈》、《敦煌夜谈》、《沙州王子》、《海市蜃楼》等二十多部中外影视剧目。现已成为敦煌主要的游览参观点。敦煌古城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距市中心25公里。

敦煌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

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

月牙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敦煌<a href=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591.html>鸣沙山</a>

鸣沙山

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据史书记载,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成为敦煌十景之一:“沙岭晴鸣”。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它的石窟主要开凿于盛唐时期。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莫高窟九层楼

一进入莫高窟,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这个洞窟里的最高建筑。也是莫高窟的第96窟,人们习惯上称“大佛殿”。

九层楼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

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为唐朝年间,所以弥勒菩萨的造像非常丰盈圆润,典型的唐代风格。据说当时武则天当政,为了让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当时的造像我们如今看起来还能发现有很多女性特征,这就是当时时代背景所影响的。

九层楼前后经历了几次重建。从最初只有两层,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改建成了九层。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色飞檐的雄伟建筑,又是后来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加固维修的。

莫高窟藏经洞

莫高窟藏经洞

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于是就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后因僧徒也逃战争之难未归,洞窟颓废,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竟因此幽闭近8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秘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藏经洞出土了敦煌遗书中最大宗文献,尤为历史文化名城锦上添花。它又成为分别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敦煌学家姜亮夫教授认为“整个中国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首先发现敦煌遗书的重要价值者,是我国的金石学家叶昌炽,他在《语石》中,不仅录述莫高窟碑石,且对敦煌遗书作了颇为独到的阐述。该窟发现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道经及世俗文书等,是研究我国近两千年学术文化发展的宝贵文献,历史之积文终成后世之瑰宝,实为我国学术及世界学术之大幸。

敦煌石窟密洞中,所藏遗书以佛教典籍最多,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敦煌遗书以汉文最多,又有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希伯来文等多种古代民族文字,成为研究这些古代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它又具有民族学价值和国际意义。敦煌遗书以卷轴装为主,又有梵箧装、经折装、蝴蝶装、册子装和单页等多种形式,还有一些拓本、印刷本和刺绣本,在书籍发展史及书籍装帧史、印刷史上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敦煌<a href=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2487.html>西千佛洞</a>

西千佛洞

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

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敦煌东千佛洞

东千佛洞

位于瓜州县桥子乡南35公里峡谷两岸。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

敦煌榆林窟

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而命为捻芰挚。

是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至今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0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第六窟高22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全身用金色涂就,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美的壁画上。有精美的佛和菩萨画像,有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有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有极为精致的装饰图案。自唐至元,历代留有不少佳作,其中二十五窟盛唐壁画,是世所罕见珍品。

敦煌三危山

三危山

又名卑羽山,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绵延60公里,主峰在莫高窟对面,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

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三危山东西绵延数十里,主峰隔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莫高窟因三危山之佛光而建,登佛教艺术名山,一窥莫高窟之根源。

“三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早在公元二世纪后半期,东汉著名学者侯谨在此著书立说。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佛教徒开始在此创建洞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高僧乐尊经此,见三危山状如千佛,始凿莫高窟。

如果说莫高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宝窟,那么三危山就是一座佛教艺术名山了。在三危山山上山下,历代建造庙宇,香火兴盛。三危山自古以来都是敦煌一处重要的宗教胜地。三危圣境国模甚大,一派佛国圣地、道家天宫的景象。东西向约6公里的景区有山门牌坊、王母宫、观音井、阿弥陀佛殿、观音殿、龙王庙、平安庙、释迹牟尼大佛、老君庙等庙宇宫观建筑,远山上还有乐堂和各种碑刻、塑像。进入圣境,首先是坐东向西的四柱七楼牌坊式山门,上刻“三危圣境”。前方不远处两山环抱间坐落着王母宫大殿,为二层歇山顶仿唐宋式宫殿建筑,相传这里曾是西王母所住之处。再前行过“观音井”牌坊,但见北山上有一古老的阿弥陀佛殿和观音殿寺院,东侧新修的观音寺重檐歇山顶仿宋建筑与古老的观音井亭连为一体。从观音寺东行,前方山丘间一龙王庙东北一西南向座立,庙内祭把有民间信仰的雷神及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诸神。从龙王庙前行有平安庙,系悬山描岭画嵌殿堂,为祭把门神、财神,灶神、城隍土地诸神之所。再前行远山上一高66米的释迦牟尼大佛像凭立山头,坐东向西,与其它各殿呈一线分布,在大佛脚下观景,三危圣境尽收眼底,老君堂是最东边的一座古老庙宇,供奉太上老君,以求保佑一方平安。

敦煌白马塔

白马塔

白马塔位于敦煌市古城南部,党河乡红星村内,建于公元386年,相传是纪念北凉时高僧鸠摩罗什东传佛教,路经敦煌城,死去的白马而修建的。白马塔为9层,高12米、直径约7米,建筑结构为土坯垒砌,中为立柱,外面涂以草泥、 石灰。最底层呈八角形,用条砖包砌,每角面为3米;第2~4层火折角重叠形;第5层下有突出的乳钉,环绕一周。上为仰莲花瓣;第6层为覆钵形塔身;第7层为相轮形,第8层为六角形的坡刹盘,第9层为连珠式塔尖,

每角挂风铎一只。在第2层上有镌石两块、镌木一块。石上刻:"道光乙已桐月白文8采等重修"字样;木上写:"民国二十三年八月拔贡朱文镇、吕钟等修"字样。这足以证明此塔已经多次修葺。现存的白塔具有明代喇嘛塔的风格。据记载,白马塔于1930年还出土过一座0.9米的黑石造像塔,上刻金刚经,但不久即遗失了。如今,白马塔四周绿野碧树、青瓦幽舍,微风吹来,铎铃声声,实为敦煌又一佳景。

敦煌雷音寺

雷音寺

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无瑕禅师创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庙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宫廷、官府、宅第的某些建筑特点,又融进了民宅的建筑形式。这座小寺,居高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庙建筑的正规格局,巧构虚脚吊楼,建成一座精巧别致的民间小四合院式的庙宇,隐藏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

雷音寺位于敦煌市南4公里处鸣沙山下,月牙泉边,这是从长安往西域唯一一所叫“雷音寺”的寺院,它自古就是东西交通的枢纽,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和中转站。从晋到宋代,是西域大德弘扬佛法驻锡云游之处,更是中原高僧从陆路西行求法的必经之地。竺法护、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大德都在这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踪迹。所以这个吉祥安宁的胜地,在唐代时就有“善国神乡、佛国圣地”的美誉。

雷音寺现是敦煌市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莫高窟珍藏的《唐敕河西都僧统洪辩告身碑》中已提及“古雷音”,所以初创年代应在唐代之前,晚唐至宋代沿鸣沙山北麓,西起月牙泉,东至莫高窟,三里一座庙,五里一座桥,塔寺林立,袈裟遍覆,统称为“西天古雷音”。由于时 光的冲刷,生态的变迁,只剩下一点遗迹。

敦煌<a href=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2028.html>魔<a href=http://www.97616.net/vjingdian_606.html>鬼城</a></a>

魔鬼城

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玉门关西北约100公里处。它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目前已建成中国地质公园。景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景区面积达398平方公里,景区划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北区集中连片,以雅丹地貌为主,总体近南北走向。南区以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柱等为主,分布相对分散,总体呈东西走向。在一条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干涸河床地带上,雅丹密布,丘峰林立,形态各异,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规模之宏大,气势之浑雄,均属世界罕见。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球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敦煌魔鬼城

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

不同的时间进入雅丹地貌群,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清晨走进雅丹地貌,旭日东升时,登高远眺,点点朝霞,金光四射,气象万千;中午走进雅丹地貌,头顶太阳高照,身边怪影重重,千奇百怪的雅丹群中,仿佛处处青烟缭绕;傍晚进入雅丹群中,巨大的红日悠悠西沉,身边徐徐清风,头顶霞光灿烂,给人美的享受。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

敦煌阳关

阳关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

在宝石东来、丝绸西去的年代里,它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阳关大道”被喻为康庄光明之路。人们又常于此为西行者送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一曲《渭城曲》的千古送别绝唱更使阳关声震四海,名扬天下。

敦煌阳关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阳关旅游景区,坐落在墩墩山汉代烽燧北800米处。由一群错落有致的仿汉建筑组成。总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布局上采用借景入园、轴线对称的建筑原则,突出古朴、凝重特色,并营造古代边塞与周围风光相融合的氛围。

  阳关博物馆是一个遗址博物馆,它所展现的一草一木都是一种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与上在展现的艺术形式、实用功能和文化展示相协调,以达到阳关博物馆这件艺术作品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内涵与外在展现形神兼备和谐美的统一。阳关博物馆的兴建是敦煌市文化旅游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建国以来敦煌旅游景点建设中最有文化品位的一个项目,于2003年4月16日试运营接待游客。

  阳关博物馆主要设施有:两关汉塞馆,丝绸之路馆,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仿建阳关关城,仿汉兵营,工艺品展销中心,仿古民居一条街。馆仙外尚有王维石雕像、张骞铜像、壁画《丝路友谊图》、阳关刻石区等精美艺术品。博物馆整体呈现仿汉风格,古朴典雅。馆区的仿汉建筑群与周围的汉唐历史遗迹及大漠绿洲景观交相映辉,蔚为壮观。

敦煌阳关沙漠森林公园

  阳关沙漠森林公园

  位于敦煌市西南80公里处的南湖林场附近,距阳关故址10公里。1993年开始,在原南湖林场基础上,陆续建成了葡萄长廊、葡萄观赏区、沙生植物园、动物园、游泳池、儿童娱乐场和南湖度假别墅。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已成为省级沙漠森林公园,是敦煌—阳关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南湖己建成5000米长的葡萄长廊,有拱形钢筋骨架,葡萄细藤漫绕,景观独特,游客可沿长廊观赏。廊内设有石凳石桌,供游客休息,并品尝葡萄,在南湖林场通往沙丘道路的两侧,东起中渠,西至沙丘东缘,有西北两个葡萄观赏园,全长760米,占地100亩。园内各设亭台一座。沙生植物园位于沙丘北缘,占地500亩,园中设亭台一座。

  沙生植物园位于沙丘北缘,占地500亩,园内遍植樟子松、油松、青海云杉、侧柏、刺柏等观赏树种,和红柳、拐枣、霸王、拧条、花棒、棘儿等沙生植物。

  在葡萄观赏园南侧,设一动物园,占地300亩,有野骆驼、黄羊、青羊等国家级野生珍贵动物可供观赏。

  每年八、九月份,是南湖葡萄成熟的季节,游客可来此品尝葡萄,在南湖度假别墅小住,体验沙漠绿洲中的田园风光和现代农民的生活风情。

玉门关

  玉门关

  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起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从敦煌去玉门关旅游,只有走戈壁滩上汽车轧出的便道。

  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名叫小方盘城,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的千年车道依然清晰直通西域。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敦煌博物馆

  敦煌博物馆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成立于1979年10月,前身是县文化馆考古组。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收藏有敦煌当地的大量珍贵文物。敦煌市博物馆是以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地志性馆,现馆址建于1984年,主楼三层,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该馆现藏文物达4000多件。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展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即第17窟)文书。

  第二部分重点展出:汉、三国、晋、隋、唐等时期墓葬出土的文物,主要是石碑、石塔、陶盒、陶鼎、镇墓兽、莲花砖、麒麟砖等。其中麒麟砖最为罕见。这是一种高浮雕阳刻,麒麟四蹄凌空,犹如奔腾的骏马昂首嘶鸣。

  第三部分重点展出:丝绸锦缎、绢、纱、罗等实物,给"丝绸之路"提供了充分的实物和参证。另外,还展出了"汉简"以及铁、铜工具和兵器,为研究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中,敦煌历史文物展室2个,展出本地出土收集的珍贵文物2000多件,时代自原始社会至清末,包括各种陶器、写经、货币、石磨、木哭器、砖瓦、铜器、丝绸、珠玉等;汉代长城展以介绍在敦煌境内的汉长城遗址为主,陈列出土的汉简、麻纸、大麦、谷子,烽火台使用的大炬、小炬实物以及汉长城遗址模型;名人书画展室,以敦煌之名人、书画家所留墨迹为主。其中有著名的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和举世罕见的藏文写经,珍贵的古代地理、气象、军事写本等,都是镇馆之宝。

敦煌民俗博物馆

  敦煌民俗博物馆

  位于敦煌市城郊的鸣沙山麓,距举世闻名的莫高窟25公里。占地总面积792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馆内共有各类古建筑风格的房舍126间,充分展现了敦煌地方的民间习俗,是目前敦煌的涉外旅游景点之一。

  敦煌民俗博物馆整体建筑采用敦煌民间传统的具有防匪、防盗、防风沙作用的古堡式建筑。为敦煌民居建筑中最流行的四合院形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木结构精雕细琢,宽敞明亮,室内陈设多样朴实,是集中反映户主文化生活和敦煌民间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

  敦煌民俗博物馆利用四合院及前院各室分别展示敦煌地方民间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礼仪、生辰寿诞、岁时节令、衣食住行、饮食起居、风味小吃、婚丧嫁娶、供神祭祖、陶瓷器皿、生产生活、游艺竞技、商业习俗、名人字画、文房四宝、玉雕珠宝、民间刺绣等二十余个参观展室。敦煌民俗资料源远流长,古老朴实、内容丰富,潜力无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敦煌汉长城遗址

  汉长城

  敦煌境内汉长城横贯市境东西,东起北湖安西、敦煌交界处,西至马迷途与新疆接壤,现存全长136公里。

  敦煌境内北端现存除碱墩子至马迷土的汉长城干线外,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土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流沙的破坏,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多半长城保存下来。其中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段。

  敦煌汉长城的结构并无砖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以此分段修筑,相连为墙。

  长城沿线,每隔十华里许筑有烽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敌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点燃报警,传递消息,所燃烟火远在三十华里外都能看到。敦煌境内现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门关西湖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汉代烽隧多呈底宽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

  峰燧旁边有报警时用以点燃烽火的积薪垛15堆,最大的长2米,高1.3米以上,而且都已凝结为化石般坚硬。敦煌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现存的“积薪”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为全国之最。著名的“敦煌汉简”就是从长城沿线的烽隧遗址中出土的。

敦煌南湖保护区

  南湖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境内,面积11.06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平坦,海拔1100~1297米,属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天然植被以超旱生灌木状植物为主。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湿地生态系统。已知有兽类20种,鸟类7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黄羊及黑鹳、大天鹅、鸢、红隼等。

  该保护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边缘,有4处小水库,库容294万立方米,年径流量0.99亿立方米,灌溉1333公顷农田,养育着一片绿洲,也为候鸟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湾腰墩自然保护区

  湾腰墩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面积333平方公里。区内地势低洼平坦,为大面积盐化沼泽、荒漠草原和天然胡杨、红柳林,海拔820-938米,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荒漠有蹄类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区内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胡杨、沙生柽柳、梭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野骆驼、黄羊及天鹅、遗鸥、鸢等。湾腰墩水草茂盛,荒漠植被生态环境原始面貌保持完好,现有1000公顷胡杨林,6000公顷红柳林。区内有大小泉水10余处,是西部荒漠草原中野生动物生存的唯一水源地。

敦煌锁阳城

  锁阳城

  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为最。

  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创举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


97616旅游网:www.97616.net

看了本文章的96%游客还看了:

  • 鸣沙山月牙泉好玩吗?怎么样?鸣沙山月牙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鸣沙山月牙泉好玩吗?怎么样?鸣沙山月牙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鸣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沙垄相衔,盘桓回环。其特点:“峰峦陡...

  • 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介绍

    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介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2 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迄令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的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

  • 敦煌旅游景点介绍_敦煌旅游必去景点

    敦煌旅游景点介绍_敦煌旅游必去景点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

  • 敦煌名字的由来—甘肃敦煌历史沿革

    敦煌名字的由来—甘肃敦煌历史沿革
    古敦煌的地域范围,包括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即今天的敦煌市、安西县、玉门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总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这里曾是连接着东西方文化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在中国...

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