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五星级旅行社品牌,品质旅游的倡导者
公司简介  |  登 录  |  注 册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新闻 > 湖南旅游新闻 > 长沙旅游新闻 >

湖南博物院举办根基——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展

www.97616.net   就去旅游网  更新:2022-11-13 12:25  人气:0

摘要:湖南博物院跨年大展“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于11月12日在我院艺术大厅隆重开幕。展览继续沿用往届“艺术长沙”的策展理念,采取多场馆联合举办、“三馆一线”式的参观体验模式,共同推出国内外八位艺术家个展。三个展区...

湖南博物院举办根基——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展

湖南博物院跨年大展“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于11月12日在我院艺术大厅隆重开幕。展览继续沿用往届“艺术长沙”的策展理念,采取多场馆联合举办、“三馆一线”式的参观体验模式,共同推出国内外八位艺术家个展。三个展区的主题选择紧跟时代步伐,在总策划和各个展区策展人共同努力下,本届“艺术长沙”将为实施湖南“强省会”战略添砖加瓦,展现当代艺术特有的生命力和长沙特有的虹吸效应。

“艺术长沙”双年展自2007年9月由湖南博物院、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推出以来,至今已持续举办至第八届,已逐步从地域性展览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大展,成为中国艺术界颇具学术性和当代性的双年展之一。

本届“艺术长沙”共分为三个展区,每个展区根据场馆的不同特性,再结合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形式,使展览本身呈现出不同亮点。湖南博物院特展厅的场馆宏大,承载着湖湘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与当代艺术品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对抗性和联系性,使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跨越千年并隔空对话。“根基——苏新平 张恩利 王郁洋作品展”涵盖了油画、雕塑、装置等多种创作媒介,“跨界与融合”是三位艺术家共同的艺术特点。他们都使用油画这一工具材料作为创作的主要手段,但同时又跨媒介运用其他材料来进行新的尝试。例如,苏新平从版画出发,运用油画创作了大量人物和风景画,进而又探索当代雕塑的现实意义;张恩利基于油画本身的展示和承载研究,醉心于现代装置的探索。王郁洋以油画的肌理和媒介为介入点,致力于数字微喷、装置、影像等多媒介的实验艺术。

从策展的角度上讲,湖南博物院展区以“根基”为主题,从中华文明的宏观视野出发,将油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线索,试图将其在中国的传播、推广与演变进度,阐释为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内化过程。作为展览的“根基”,由三位中国艺术家的个展组成:张恩利的“容器”、王郁洋的“奇云”和苏新平的“延绵”。具体于艺术上的观念与实践,三位艺术家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向,但从他们的艺术中,我们可以发现与捕捉一种贯穿至今、以“油画”为代表的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经验:一面是与时俱进的“普遍”的生活世界,一面是思考与呈现“我们是谁”的价值世界,两个世界辩证统一在对于自我历史的叙事与践行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谈及的“文明”并不意味着一个过去的语境,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包含历史可能性的现场,关乎我们怎样走向未来。

长沙美术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区以“三相”为主题,聚焦于中国画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更新,通过彭先诚的“诚者亦灵变”、梁铨的“日日试新泉”与卢甫圣的“知一知二间”三个个展,借用流经长沙奔涌向前的湘江的意象,不仅提示了湖南文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的历史意义与地缘作用,也以中华文明水的智慧,在当代语境中,展现三位画家回应历史、周遭与自我的不同侧面。

李自健美术馆展区以“鸟·道——生生不息”为题,于2022年11月13日正式开展。展览汇聚了艺术家冯放以“候鸟-鹤”为主题创作的全系列艺术作品,构成强势回顾性阵容,类型涵括了综合材料、水墨油画、装置雕塑、影像、交互影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多层角度和视野呈现出艺术家对于“鹤”这一主题的深度思考和富有东方哲思意味的当代艺术表达,营造出一个戏剧性且富有视觉冲击力、引人深思的场域空间。

艺术家及展品解读

苏新平:延绵 (Long Journey)

《背影》 布面油画 250×250cm 2021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那是一个日照很强的高原地区,植被稀少,人口稀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苏新平比较内向。1977年苏新平到部队当野战兵,1978年调到了电影队,在荒原上开着车到边防的哨所放电影,看到了蒙古包就进去聊天,有时会住在里面。内蒙人给苏新平留下了外表上少言寡语,但内心充满了热情的体验与感受。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边缘地区”来到都市以后,苏新平对都市的那种不适应、那种距离感,与对都市、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了解、体悟交织在一起,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内心充满了激情,同时用一种很温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背影》中的两个背影似乎踩着一滩水洼往前走,而他们面对的既不是大路也不是荒原。

张恩利:容器 (After Emptiness)

《不修边幅的人》 布面油画 300×380cm 2022

张恩利,1965年生于吉林,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990年在上海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张恩利从最开始对人物的直接描绘,逐渐转向描绘物体,一个人身边的物体可能更反映这个人的状态,看到物体的人也能唤起有关这个物体的记忆。张恩利画的铁丝、水管,主要是用线来表达,这与他小时候画国画有关。线的那种缠绕、层次、聒噪是有生命力的,也是不完美的,能够反映人的精神状态。近年,张恩利愈加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他所接触到的世界,从对空间的感知与交流入手,绘制大幅画作,当被那些缠绕的、有层次的、聒噪的线所包围,人对空间的感知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些线可以用来描绘记忆中的人、物和场景,而张恩利却努力使他头脑中的记忆变得模糊一些,更加模糊一些。

王郁洋:奇云 (The Marvelous Clouds)

《天光》 装置 100×60cm

王郁洋,1979年出生于哈尔滨,2008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王郁洋几乎成天与电脑为伴,他时常通过作品来讲述他与电脑的关系。如果一件作品需要进入工厂,需要进入实验室,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包含了王郁洋同工人、科学家们发生的联系。这些作品呈现出来,或多或少会唤起观众对作品的理解,而这些理解同观众自身的认识,或者说普遍的认识有关。当观众通过艺术家进一步了解到作品的创作意图、所使用的媒介等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截然不同,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的产生是王郁洋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方向。改变观看作品的观众、改变我们对日常事物的普遍认知对王郁洋来说非常重要,就像他在与电脑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能体会到的一样: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虚拟世界,可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空间。

展厅探秘

展览自2022年11月12日起至2023年2月5日在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二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观众可登录湖南博物院官方微信平台预约门票。

看了本文章的96%游客还看了:

  •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品牌优势